仪器检查
确保硬度计各部件(如压头、刻度盘、指针等)无损坏、松动或变形,尤其是压头需保持清洁、无磨损(若压头磨损会导致测试力分布不均,影响结果)。
检查指针转动是否灵活,复位是否准确(部分仪器需手动归零,需确认指针归零状态)。
校准要求
定期校准:根据仪器使用频率,至少每年校准一次(可委托专业计量机构),确保测试力值、压头尺寸等参数符合标准(如 GB/T 3820、ISO 1798 等)。
日常校准:每次检测前,使用标准硬度块进行验证(若标准块硬度值与仪器示值偏差超过允许范围,需重新校准或维修)。
样品选择与制备
代表性:从批次中随机抽取样品,避免边缘或褶皱部位(如布料需避开缝合线、印花区域)。
尺寸要求:根据仪器规格准备样品(如常见尺寸为直径≥60mm 的圆形或边长≥60mm 的方形),厚度需均匀且足够大(若样品过薄,可多层叠加,但需记录层数并在报告中说明)。
预处理:按标准要求对样品进行调湿处理(如在温度 20±2℃、湿度 65%±5% 的环境中放置 24 小时),避免水分影响纤维刚性。
样品放置
将样品平整铺于测试平台,确保无张力、无褶皱,并用夹具轻轻固定(避免过度挤压改变样品结构)。
测试条件设置
选择合适标尺:根据纺织品类型(如轻薄面料、毛绒织物、工业用布等)选择对应硬度标尺(如邵氏硬度计的 A 型、D 型标尺,或专用纺织品硬度计的特定标尺)。
测试力控制:确保压头垂直于样品表面,施加测试力时匀速稳定(避免冲击力导致数据偏差),保持规定的接触时间(如 10 秒或 30 秒,需按标准执行)。
多点测试
在样品不同位置(至少 5 点,均匀分布)进行测试,避免边缘效应(距样品边缘≥10mm),取平均值作为结果(若个别数据偏差过大,需分析是否为样品异常并决定是否剔除)。
温湿度影响
测试应在标准实验室环境(温度 20±2℃,湿度 65%±5%)中进行,避免高温、高湿导致纤维膨胀或软化(如棉纤维在高湿环境下硬度降低)。
振动与干扰
远离振动源(如机器设备、人员频繁走动区域),确保仪器放置在稳固平台上,避免外界振动影响指针读数或压头位移。
结果记录
记录每个测试点的硬度值、样品层数(若有)、测试环境条件、仪器型号及校准状态等信息。
异常处理
若测试中发现样品破裂、压痕不规则或仪器异常(如指针卡顿),需重新测试并排查原因(可能为样品制备不当或仪器故障)。
报告规范
检测报告需注明标准方法、样品描述、测试结果(平均值 ± 标准差)及检测人员信息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操作安全
避免手指接触压头,防止划伤;仪器使用后及时断电(如需),长期不用时需覆盖防尘罩。
设备维护
定期清洁压头和测试平台(可用无水乙醇擦拭),检查传动部件润滑情况(按说明书要求添加润滑油),延长仪器使用寿命。